是否曾經覺得生活總是太滿、太雜,明明很努力卻總覺得自己很疲憊?在
這樣的節奏中,「簡單生活」不僅僅是一種流行趨勢,而是一種回歸自我、尋找回歸生活主控權的選擇。跨越減法思維,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人與事上。你不需要一下子放棄一切,而是從每天的小習慣慢慢開始,才能實踐。
如何實踐「簡單生活」? 六個你可以立刻開始的實踐方法
分享 6 個可以立刻開始實踐的「簡單生活」方法,從環境整理到心靈留白,幫助你一步步走向更輕盈、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。
🌿 整理生活空間
- 清理雜物:每樣東西都問自己「我真的需要它嗎?」
- 保持桌面與居家空間整潔,有助於減少視覺壓力和焦躁感。
🧘 減少選擇,專注本質
- 衣物、食物、行程都精簡,選擇固定的搭配或餐點減少選擇疲勞。
- 一天只安排最重要的 1~3 件事,讓時間有餘裕。
📱 管理數位生活
- 減少社群媒體使用時間,開啟通知限制。
- 整理手機APP,只留下常用、必要的工具與資訊來源。
💬 說「不」的勇氣
- 別讓他人的期望塞滿你的時間,學會拒絕不必要的邀約或責任。
- 把時間留給真正重要的人、事、物。
✈️ 出門旅行也可以簡單
- 選擇簡單的行李與設備,例如使用eSIM或WiFi機來解決出國手機上網的需求。
- 以「輕裝、深度、當地體驗」為主軸,捨棄走馬看花的行程。
🧠 培養內在簡單
- 每天留點時間靜心,例如寫日記、冥想或走路。
- 思考「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麼?」,定期做減法,排除雜音。
簡單生活不等於無趣,而是選擇過更有意義、更清晰的日子。
回目錄
如何實踐「簡單生活」? 6個你可以立刻開始的實踐方法
✂️ 開始斷捨離:從最容易下手的地方開始
斷捨離不需要一開始就大刀闊斧,從小地方慢慢開始,會更有成就感,也比較容易持之以恆。幾個建議你可以試試看:
1. 從包包或抽屜開始清理
- 拿出每天使用的包包,將裡面的東西全倒出來,分類檢視。
- 問自己:這個東西有必要每天帶嗎?上次用是什麼時候?
- 一年沒用過的東西、沒有情感價值的物品=可以捨棄。
- 重點:「只放回需要的」,讓包包變輕、也讓思緒更清晰。
2. 運用「一日一捨」法
- 每天至少丟掉或送出一樣不再需要的物品,像是一件衣服、一份過期的說明書,或一個從沒用過的小物。
- 持續 30 天後你會驚訝地發現家裡空間變清爽,心情也更輕盈。
3. 拍照法:幫捨不得丟的東西拍張紀念照
- 有些物品你可能覺得「有紀念價值」而捨不得丟,但其實已不再使用。
- 幫它拍張照存起來,留下記憶,就能更容易放手實體的佔空間物品。
抽屜收納盒購買推薦
📅 每週「留白」1~2 天,建立簡單的生活節奏
現代生活節奏太緊湊,我們常把行程排得滿滿,卻忘了給自己喘口氣的空間。留白,不是浪費時間,而是讓身心回歸平衡、充電的機會。以下是幾個簡單又有效的做法:
1. 週末設「無行程日」
- 在行事曆上保留一整天不排任何活動,這天不見客、不加班、不跑行程。
- 試著用這天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,例如睡到自然醒、閱讀、煮一頓飯、散步、整理房間等。
2. 下班後的「留白兩小時」
- 給每天的晚上兩小時不做工作、不滑手機、不追劇,只專注在放鬆自己。
- 可以靜靜喝茶、寫日記、冥想,或只是坐著什麼都不做,讓大腦休息。
3. 安排「無裝置時段」
- 每週挑一天晚上,關掉手機、電腦與電視,遠離電子裝置。
- 這是讓你回到純粹生活節奏的最佳時刻,有助於睡眠品質、情緒穩定,也讓生活更有感。
這樣的留白,會幫助你更清楚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,也讓忙碌不再成為常態。
📱 整理數位環境,關閉非必要通知
數位雜訊是現代人最容易讓人焦躁的負擔。手機的通知聲、社群的提醒、無止境的滑動,都是偷走你專注力與平靜的兇手。透過簡單幾個動作,就能幫助你建立更簡單、更清爽的數位生活環境:
1. 刪掉你一週內沒打開的 APP
- 檢查主畫面或 App 資料夾,將那些「看起來有用但其實從不打開」的 APP 刪除。
- 建議先刪:遊戲類、購物類、冷門工具類,真的需要再重新下載即可。
2. 關閉社群媒體通知,只保留訊息或工作用
- 像是 Facebook、Instagram、YouTube 等 APP,建議關閉所有推播通知。
- 留下 LINE、Email 或你工作上必要聯絡工具的通知即可,減少被打擾的頻率。
3. 使用「專注模式」或「勿擾模式」排程
- 在 iPhone 或 Android 中設定每日「專注時段」,將一些特定 APP自動靜音。
- 例如:每天晚上 9 點後進入勿擾模式,幫助你進入放鬆與睡眠前的留白時間。
這些方法不需要大改生活,只是做幾個設定,就能馬上感受到數位清靜的好處。
🛒 簡化購物行為,改「需要」再買
現代人買東西太容易了,一滑就下單、一看到優惠就手癢,結果東西越堆越多、錢卻越來越少。簡單生活強調的是「有意識地消費」,也就是——只買你真正需要的,以下是幾個實用方法:
1. 使用「48 小時購物緩衝法」
- 想買東西時,先放進購物車或記下來,強迫自己 48 小時後再決定要不要買,並制定「購物清單」,不臨時加購。
- 這段時間內問自己三個問題:
我真的需要它嗎?
是否有替代品?
買了會讓生活更好嗎?
2. 每月固定「無購物週」或「消費日記」
- 每月安排一週不進行任何非必要購物,訓練自己忍住想買的衝動。
- 記錄自己每次購物的內容與金額,當你回顧時會驚訝於「原來我買了這麼多沒必要的東西」。
這些方法不只是幫你省錢,更能幫你培養選物的品味與覺察力,讓每一次消費都更有意義。
✈️ 出國旅行也可以簡單生活:輕裝、eSIM、輕行李
旅行本該是放鬆,卻常常因為行李太多、網路不順、行程太滿而變得壓力重重。簡單生活也能應用於旅行中,讓你玩得輕鬆又自在:
1. 改用 eSIM,省去換卡與租 Wi-Fi 的麻煩
- 出國前先購買好 eSIM(虛擬網卡),線上安裝、開機即用,免找 Wi-Fi、免排隊取卡。
- 不佔 SIM 卡槽、不怕弄丟卡,也不需要攜帶笨重的分享器,讓旅行更清爽。
2. 行李只帶 7 成滿,使用「多用途單品」
- 打包時選擇可混搭、易乾、不易皺的衣物,例如:素色上衣、多功能外套。
- 配件精簡,只帶一雙好走又好搭的鞋,行李輕了,移動自由度高很多。
3. 行程預留空白,不貪心排滿景點
- 每天安排 1~2 個主要活動,其他時間保留自由探索、發呆、或當地慢遊。
- 不趕行程,不打卡拍照當任務,真正享受當地的節奏與氛圍。
這樣的旅行,不只是簡單,更讓你從「走馬看花」回到「用心體驗」。
🧠 每天 10 分鐘靜下來,重新整理思緒
每天抽出短短 10 分鐘,暫停接收外界訊息,讓自己好好呼吸、沉澱。這不需要高深技巧,只需要一點點時間與覺察力:
1. 早晨靜坐 10 分鐘,專注在呼吸上
- 起床後不滑手機,找個安靜角落坐著,眼睛輕閉,專注觀察每一次吸氣與吐氣。
- 不需要追求「清空腦袋」,只要練習與當下連結,就能讓一天從清晰與平靜開始。
2. 寫下當天最想感謝的三件小事
- 睡前打開筆記本或手機備忘錄,記下今天讓你覺得感恩的小事。
- 例如:今天陽光很好、有朋友問候、咖啡剛好順口。這個習慣能幫助你回歸簡單與正念。
3. 10 分鐘散步,不帶手機,只與自己相處
- 午休或傍晚出門走一小段路,不聽音樂、不滑手機,只感受腳步聲與風景。
- 這是最簡單卻最有效的「移動冥想」,能釋放壓力、釐清思緒。
每天 10 分鐘,就像為生活「按下重置鍵」,讓你更接近簡單又有意識的日常。
回目錄
🌿 結論:簡單生活,不只是少,而是更好
簡單生活不是要你捨棄一切、過苦行僧般的日子,而是學會為自己做選擇——留下真正重要的。從斷捨離、留白、數位整理,到更有意識的消費與旅行,每一個小步驟,都是走向自由與平靜的起點。
你不需要一次做到完美,只要從今天開始,選擇生活簡單一點、輕盈一點,心也會靜下來一些。
願你、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,都能生活不再那麼緊繃、匆忙、壓力重重,保留一些時間、空間給自己。
回目錄